close

Facebook上還有一類好玩的線上遊戲是開餐廳的。我個人雖然還沒開始玩,但對這類寓教於樂的遊戲,仍有一定興趣。皮膚病相關命名牽涉到餐飲一類的,也有一些。

先從吃的本身說起。通心粉加肉丸(spagettii and meatball)是一道西方家常菜,被巧妙用來描述汗斑在顯微鏡下所呈現的景象。菌絲看起來像通心粉,孢子則像是肉丸。早期有人在乳房附近的脂肪組織施打石臘以達隆乳效果可是石臘久了會在乳房形成硬塊稱為石臘瘤(paraffinoma)若把這樣的組織取出,再以福馬林固定,固定過程會造成脫臘現象,在肪組織中出現空洞。這種變化好像是瑞士起司(Swiss cheese)。另外,關節炎長久下來會導致手指關節腫脹變形如同香腸,因此有所謂的香腸指(sausage finger)。當然吃飯少也不了調味料,常用的調味料像是胡椒鹽(salt and pepper),則被用來描述扁平母斑(nevus spilus),如同在一片棕色斑塊上灑了一些胡椒鹽樣的黑色小點。飯後不妨再來杯咖啡牛奶(café au lait)。咖啡牛奶斑,取的是咖啡牛奶的顏色,常見於神經纖維瘤病(neurofibromatosis)的病人身上。

用餐過程稍加講究的,少不了餐巾(napkin)。可是英文中餐巾與尿布是不太分的,基本上都是一小塊布。皮膚病中的尿布疹(diaper dermatitis),有時候也用餐巾這個字(napkin rash)。喝湯時少不了的湯匙,也被用來做命名。有一種指甲叫湯匙樣指甲(spoon nail),也就是整個指甲面內凹宛如湯匙,多與缺鐵性貧血有關。其他與餐具有關的命名如圓盤性紅斑性狼瘡(discoid lupus erythematosus)以及裂紋狀濕疹(eczema craquelé)。前者為紅斑性狼瘡的皮膚表現,多為銅板大小;後者即所謂的冬季癢,皮膚龜裂紋路如同古瓷。

就連皮膚病中時非常見的青春痘都難以與餐飲脫鉤。麥當勞青春痘(McDonald’s acne),指的是在麥當勞一類速食餐廳打工的年輕人因常常接觸炸薯條的油,比較容易長青春痘。另外,在青春痘的疤痕當中,最難治療的當屬冰鑽型凹疤(Ice pick scar)。在調酒時,有時嫌冰塊太大塊,會用冰鑽鑿冰塊,使其變小。冰鑽在冰塊上所留下的倒三角形鑿痕,即是所謂冰鑽型凹疤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tienytzung 的頭像
    tienytzung

    tienytzung的部落格

    tienytzung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1)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