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病毒疣    文/宗天一醫師

病毒疣是由人類乳突病毒所引起的表皮皮膚感染,多為膚色突起,常被誤認為雞眼。目前已知的人類乳突病毒共有近百株,各病毒株皆有其喜好寄生的皮膚部位。病毒疣依其感染部位,可再分成扁平疣(多數長在臉部)、蹠掌疣(顧名思義,長在手腳等角質層較厚區塊,且會往皮內生長,按壓時會產生痛感)、尖頭濕疣(長在生殖器附近,俗稱菜花)及最常見的尋常疣。 

由於人類乳突病毒只寄生在表皮層,故治療時只要將表皮加以破壞便能奏效。因此使用去角質藥物,如乳酸、水楊酸、三氯醋酸、A酸等皆有一定療效,但要擦到痊癒並不容易,比起電燒、雷射,液態氮氣冷凍治療是較常使用的治療方式,因治療後表皮仍存在一段時間,較不容易有傷口感染的問題。除此之外,也可以使用口服或外用提升免疫力藥物。這類型治療通常需長期使用,較適合作為輔助療法或用於怕疼痛、無法合作的幼童。若患者同時有在服用免疫抑制藥物,可能會對治療反應較差,需要更有耐心。 

許多人覺得自己不可能接觸到感染源,故不會得到病毒疣,其實環境中的感染源不勝枚舉,從共用電腦鍵盤、數鈔票到泡湯,都有可能因此得到病毒疣,惟每個人對病毒的抵抗力不同,故不是有接觸到病毒的人都會病發。至於病毒株鑑定,一般對治療幫助不大。同一個人身上不同部位的病毒疣可能來自同一或不同的感染源,若為了要確定感染源,可以做病毒株的鑑定。 

總之,病毒疣是一種可以治癒的皮膚感症,患者應及早治療,以免感染擴大,並傳染給他人。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tienytzung 的頭像
    tienytzung

    tienytzung的部落格

    tienytzung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2)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