藥理學中有專門研究藥物在生物體内吸收、分布、排泄和代謝等隨時間變化的過程,即生物體對藥物的作用的,叫作藥物動力學(pharmacokinetics);而研究藥物對生物體的作用的,叫作藥效學(pharmacodynamics)。近來開始有學者提出了藥物行為學這個概念,並為此創造了一個新字pharmacomore(唸成far-mah-ko-mo-ray)。more在拉丁文中有行為的意思。
根據藥局彙整統計,在丹麥醫師所開的青春痘處方有10%的人沒有去領藥,30%異位性皮膚炎處方沒有人去領藥,乾癬則更有多達50%的人根本沒有去領藥。或許有人會怪罪藥品的部分負擔。可是即便沒有負擔不起的問題,在美國乾癬病患看完病後,醫師開藥卻不拿的比例也不遑多讓。台灣因為大部分醫療院所看病跟拿藥在同一個地方,比較沒有上述的問題。不過領了藥沒吃、沒用的人,恐怕也不在少數。就算領了藥有吃有用,也不一定會百分之百遵照醫師指示服用。
tienytzung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最近在準備上課資料時,看到一則申請藥害救濟的判例,著實讓我捏了一把冷汗。事件的主角因服用一種口服抗黴菌劑 (ketoconazole) 治療灰指甲,造成急性肝炎,進而要求藥害救濟。在我來看,服藥與急性肝炎算是明確,因為的確有文獻記載使用後發生肝炎的例子,更重要的是,所使用的藥物也符合治療的目的,判賠應該沒有爭議,可是結果卻是不賠。不賠的理由是:未依藥物許可證所載之適應症或效能而為藥物之使用,不得申請藥害救濟。
我原本便知道用藥要符合適應症為判賠的先決條件,令我納悶的是:此種口服抗黴菌劑居然在台灣沒有拿到治療灰指甲的適應症。就我理解,應該所有的教科書都會提到此藥可以用來治療灰指甲,只是目前有比較新的替代藥物,但不表示較舊的藥就因此不能拿來治療灰指甲。於是我連忙找出該藥的中文仿單,果真它的適應症沒有灰指甲,只有髮癬及汗斑(衛署藥製字第030774號)。
tienytzung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1) 人氣()
在都市要看到有頭蝨的病人其實還蠻困難的。頭蝨,顧名思義指的是頭髮上長蝨子,一般好發在小孩子,因為小孩不像大人,比較會玩在一起,不會刻意維持人與人之間的距離,提供頭蝨傳染的途徑。頭蝨在生活習性上有點像是無尾熊,只是無尾熊愛的是尤加利樹,而頭蝨愛的是頭髮。無尾熊平時抱著尤加利樹睡覺,醒著時則拼命吃尤加利樹的樹葉;頭蝨大部分時間是抱著頭髮髮幹,但餓的時候會到爬到頭皮上吸血。
前幾天看到一位五歲小女生長頭蝨,她原本住在馬來西亞,最近回台灣看爺爺奶奶。因為跟爺爺到公園散步,自己就認識一個玩伴。很特別的是,她家裡的人沒人知道她這個玩伴的任何資料。因為小女生的哥哥及弟弟都沒有染頭蝨,她在台灣又沒去上學,所以這個玩伴就是最可能的傳染源。在台灣小孩子一般父母都會教導他們不要跟陌生人講話,更別說要跟陌生人玩在一起。或許是地域的差別,小女生的母親很自豪她這個女兒會到處跟人交朋友。或許禮運大同的概念在馬來西亞比台灣更落實。
tienytzung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1) 人氣()
最近幾年登革熱在南部似乎一直不受控制,偶而就會看到有防疫人員挨家挨戶在噴殺蟲劑,想說一定是附近又有人罹病。
昨天有一位親戚來診所,他全身起了小紅疹。我看了之後,又詢問一下他的發病經過,腦中一閃,認為他應該是得了登革熱。他四五天前開始發燒頭痛,去了大醫院抽血,檢查不出所以然。想說藥也吃了,但仍然覺得全身不舒服,整個人完全沒有胃口。雖然他身上沒有典型登革熱因血小板降低而產生的紫斑,徵得他同意,我還是請人通知衛生所派員來採血。出乎意外,防疫人員很快就來了,也填了傳染病通報單。
tienytzung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1) 人氣()
天疱瘡是一種自體免疫疾病,身體突如對自己掌管表皮細胞與細胞間鍵結的某幾個蛋白質產生抗體,導致表皮細胞與細胞不能緊密結合,後果便是在皮膚上形成水疱。在類固醇尚未問世前,天疱瘡病人通常會死於感染。全身皮膚破損,在某些程度上有點像是燙傷。
前幾天診所來了一個老先生,自稱是之前我在醫院時的老病人,名字看起來是,但相貌卻配合不起來。一問之下原來他患有天疱瘡,但因控制不好整個臉腫脹脫皮,耳朵上面還長了一些突起物,跟之前見過的樣子真的差很大。患者女兒上網查到天疱瘡有一種亞型叫增殖型天疱瘡,想請教我看看他父親目前是否為增殖型天疱瘡。其實這正是我所想的,可是她先前遇到的醫生卻不如此認為。事實上,目前也還有別的天疱瘡病人在診所追蹤治療。這些人共同命運是:由於天疱瘡相對罕見,若皮膚表現不夠明顯或醫師警覺性不高,很容易就會被誤判。加上這種病很難自己好,所有這群病患常會被迫流浪於各醫療院所間,直到遇到有緣人,能正確診斷出他們的病並給予適當的治療。這使我不禁想起之前病人對我說的『先生緣,主人福』。聽起來有點酸,但卻也是事實。
tienytzung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1) 人氣()
今年氣候異常,幾乎沒有秋天,所以皮膚出問題的人比較多,因為皮膚來不及適應外在環境氣候的改變。
人的皮膚是有一定的環境適應能力,只是它需要時間。有關皮膚適應,最典型的例子是日曬後,皮膚內黑色素細胞會被活化,製造黑色素顆粒,進而使膚色變黑。膚色變黑可以阻擋紫外線進入皮膚,避免曬傷。惟這樣的適應是需要時間的,所以如果在短時間曝曬在豔陽下,皮膚來不及變黑,就會有曬傷的可能。此外,皮膚為了對抗外來物理性壓力或是磨擦,久而久之,受力的部位皮膚會變厚,出現所謂的繭或胼胝。雞眼則是繭的一種特殊型態,這種往皮膚內部呈圓錐形的生長方式,好向皮膚上插了一根圖釘,所以踩了會痛。若是上述外來壓力來的突然,皮膚來不及適應,就可能產生水泡,好比穿新鞋磨破腳。針對目前的天候,適當的保濕是必要的,它可以協助皮膚適應快速變化的環境氣候。
tienytzung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1) 人氣()
本月中衛生署全面回收諾美婷等含有「西布曲明」(Sibutramine)成份減肥藥,因其可能會增加使用者心臟血管疾病的風險,先前已陸續從歐美各國下市。去年皮膚科也有一種專門用來治來乾癬的生物製劑瑞體膚(Efalizumab)因會造成使用者免疫力下降,約每四百個使用者會有一個出現狂牛症的腦病變——漸進性多病灶腦白質病,使得生產該藥的藥廠只好將其下市。所幸這個藥在主動宣布停產前,台灣還未上市,雖然已有少數國內病患曾自願參與該藥在台灣的臨床試驗,接受過治療。原先我也準備參加該藥的臨床試驗,因為某些原因,後來未執行。上述兩種藥物在上市前其實都經過跨國的臨床實驗,也通過美國FDA及歐盟嚴格把關後才放行,都還可能在上市數年後,因發現新的副作用而遭到下市命運,使我聯想到近幾年迅速竄紅的真皮填充物。真皮填充物可以用來填補凹疤,回補臉部因歲月所留下塌陷,甚至進行臉型的雕塑。但它真的安全無虞嗎?
早年真皮填充物大概只有從牛提煉的膠原蛋白一種,但是一直沒有受到市場青睞。後來又因爆發狂牛症疫情,聽到是牛的萃取物大多數人更是敬謝不敏。為了解除疑慮,開始有人從豬提煉膠原蛋白。不過整體而言,膠原蛋白填補的效果不盡如人意,且因是蛋白質,注射前要先進行皮膚測試。真正讓真皮填充物大鳴大放是填充式玻尿酸的出現。真皮最主要的組成成分除膠原蛋白外,便是玻尿酸。玻尿酸也很爭氣,在填補效果上,遠勝於膠原蛋白。之後陸續有新的真皮填充物相繼問世,包括骨粉及乳酸聚合物。這些新的填充物,通常不是直接用來填補真皮體積,而是用來刺激身體產生新的真皮骨架。打進皮膚內的真皮填充物則會被體內細胞分解掉。這些原本不存在於真皮的外來物會不會有一天產生新的病變或問題,其實沒有人知道。因為這些產品上市時間都還太短,目前沒有,不代表以後不會有。但好處是:填充後消失的速度會較玻尿酸慢一些。個人認為,消費者若是純粹為了美觀接受真皮填充物注射,理論上不應該讓自己曝露在任何可能發生的安全風險下。
tienytzung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2) 人氣()
先前有許多研究顯示長滿臉痘的人較一般人有較高的自殺風險,風險升高近一倍。最近一個在挪威針對近四千位青少年所做的研究則發現:男生的風險更甚於女生,顛覆傳統認為女生比男生愛漂亮的印象。
自殺與青春痘一直存在有雞生蛋或蛋生雞的問題。到底當事人是因長滿臉青春痘,導致心情沮喪,進而萌生自殺念頭,還是因為服用治療青春痘治療藥物,如A酸,造成情緒低落,進而想自殺,學者至今仍處在「盍各言爾志」的階段。挪威的研究結果則傾向前者。此外,該研究更進一步指出,本身已有精神方面問題,比較沒有朋友,念書成績較差,以及沒有交過男女朋友的,較容易有自殺傾向。
tienytzung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3) 人氣()
如果有人對著你說:「你頭看起來髒髒的」,大概沒有人會認為這是一種讚美。可是我有一個病人卻因這句話而露出難得一見的笑容。
她是一位中年婦女,因為突然間大量掉髮來尋求治療。一開始她便主動提及要用免疫療法,顯然事先做過功課。但因整體髮量仍算多且免疫療法的副作用還蠻折磨人的,所以我建議先採用其他方法治療,同時也告訴她治療過程中,頭髮還可能會繼續掉。果真很不幸地,她的頭髮愈掉愈多,黑髮幾乎全掉光只剩下零星幾撮白髮,終究還是得使用免疫療法。所謂的免疫療法是將一種常見的過敏原塗抹在頭皮,讓過敏原與原有在毛囊周遭的某些抗原競爭,使得體內免疫細胞比較不會去攻擊毛囊,稱之為競爭性抑制。
tienytzung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1) 人氣()
面對做事嚴謹的德國人,他們也有笑話嗎? 還真是令人匪夷所思!?
“德式笑話”通常是在”愚蠢”中玩味,聽完後,等數秒鐘,才能領悟,然後嘴角微揚。不知這樣的表情是會心一笑,還是勉強微笑呢?
tienytzung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1)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