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要是是玻尿酸,會不會比較好?
文/宗天一醫師


有一位中年略顯豐腴的女性來診所看她左小腿脛骨前方一個一直不癒合的傷口。一個看起來不太起眼的傷口,病患又沒有糖尿病,實在看不出來傷口沒有癒合的理由。於是我觸摸傷口附近的皮膚,發覺似乎另有玄機。一般人在脛骨前方皮下幾乎是沒有肉的,可是這位病患卻是可以摸到皮下有一層東西,用力按壓皮膚,會有不太明顯的皮膚下陷,又與水腫不同。因而推測這層結構應為黏多醣。再配合其分佈位置,以甲狀腺功能不全所引起的黏液沉著最為可能,這種有別於一般的傷口,當然不能只以一般傷口方式來處理。
或許對大部分的人來說,黏多醣是一個十分陌生的名詞。但若提到玻尿酸,聽過的人可能就很多。基本上玻尿酸也是一種黏多醣,但不是所有的黏多醣均是玻尿酸。許多人擦保養品、接受光療,乃至直接注射玻尿酸,無非是希望自己皮膚能維持緊緻,避免下垂。若真有黏多醣增生這種天上掉下來的禮物,身體自己產生超多的玻尿酸,高興都還來不及。可是偏偏這些病態的黏多醣多半出現在後頸、上背或小腿。要不是頭不能彎,就是造成小腿腫脹,甚至產生潰瘍,所以要補充真皮流失的玻尿酸,寧可借助外力,也不要有黏多醣增生的病症。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tienytzung 的頭像
    tienytzung

    tienytzung的部落格

    tienytzung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